傅振邦做客人民网 畅谈改革发展 推介神韵随州
主持人:政府在收入分配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傅振邦:收入分配不能纯粹靠一个市场的机制去解决,在初次分配中间,要坚持效率优先,各种要素按照贡献的程度来参与分配,形成一种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但是在再次分配中,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税收,通过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方式,让整个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公平。所以政府在里面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在初次分配的时候,要确保能够创造良好的环境、体制机制,让市场能够切实发挥好它的调节作用,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出效率来。再分配中,政府更是要直接主导,要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让分配的秩序更加规范,分配的结构更加合理,分配的结果相对公平。 主持人:这样是说,在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一些途径,有哪些途径? 傅振邦:解决收入分配的途径,应该说它是系统的工程,这需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所谓治标就是对于收入分配中存在的明显不公平现象要直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限制过高收入。最近瑞士就已经公投,限制企业高管的薪酬。资本主义国家能做到这一点,我想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做到这一点。对过高的收入,要合理地进行限制。对过低的收入,要想办法予以增加。对于非法的收入要坚决取缔,对于灰色收入,该合理化的要合理化、透明化。这是从治标的角度来说。 所谓治本,就是要切实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深入下去,真正在体制机制源头上能够做得更好,做到按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来的 “两个同步”和 “两个增加”来提高比例。最近国务院也转发了相关部委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关键是要把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操作办法具体化,这样全方位、系统地从制度上、机制上让我们的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得更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随州成立地级市较晚,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推进城镇化的力度也非常大。请问傅市长,作为随州这样发展中的城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是如何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 傅振邦:对于我们随州市自身的收入分配,我也做过一些深入的调研,一个是行业之间的差距比较大,高的和低的可能有三倍以上的差距。二是城乡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去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是19600元,农村的人均纯收入是8400多元,还是存在相当的差距。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尽力去缩小相应的差距,尤其刚才你提到的,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我们主要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加速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而且尽量让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要统筹城乡的发展,统筹城乡的产业,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以多元的争取,重点是要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农民生产的产品——粮食要有合适的价格。国家在这方面有最低收购价,适当的时候该提高也要提高。要鼓励农民有工资性的收入,这就需要相应的产业发展,包括鼓励乡镇要有因地制宜适合自身发展的一些特色产业或者一些工业。还有重要的一点,需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是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农民的宅基地、房屋拥有自身相对完整的权属,让农民在财产性的收入中间和土地增值收益中间也能够分一杯羹。 主持人:今年我们“两会”有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十二年前,随州由省直管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时,是什么原因促进随州走上了大部制的探索之路? 傅振邦:随州是2000年正式成为地级市的,当时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要成为地级市必须保持编制不变,所以也可以说是倒逼机制,使随州走上了大部制的道路。十多年来,随州在大部制的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果说刚开始是被动的话,到后来我们是从被动到主动。如果刚开始是表层的话,应该说现在是由表及里。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现在实际执行的结果,市直部门的数量比全省平均水平要低15%,我们市本级的编制数量也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一,应该说是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行政效率,因为大部制减少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提高了协调的效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