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生活 其他 查看内容

“忘年交”的故事——记市交通运输局“三万”工作队队员和他的农民朋友

2013-3-18 09:20| 原作者: | 查看: 10467| 评论: 0|发布者: 梦回吹角连营|来自: 随州日报

编者按
    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朋友有什么困难和期盼,是媒体和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新春之际,借着十八大和“两会”的东风,本报记者深入我市各地农村一线、基层现场,采写自己以及各部门干部职工和农民交朋友、结对子的生动故事,帮助他们解难题、抓生产、谋发展的典型事例。本报从即日起推出“和农民交朋友”专栏,敬请关注。
    3月15日早晨,随县环潭镇廖寨村8组,毛以树和妻子正在修葺自家粮仓房顶。“老毛,老毛,一大早你又在忙什么呢?”毛以树直起身来一看,是城里的朋友刘健来了。“老毛”是刘健对他的昵称。
    刘健走到门前,从房顶上下来的老毛开始将他的军了:“什么时候水泥路能修到我家门口呀?”“快了,这不是已经到组了嘛,工作队有计划,估计过年就能到你家门前了!”刘健爽快的回答让老毛和他妻子笑哈哈的。
    “要知道,过去组里面根本没有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1年通村路就成了通组路了,要感谢‘三万’工作组,感谢小刘啊!”老毛说。
    小伙子刘健是市交通运输局“三万”工作队队员,从2010年3月到2013年3月,3年时间到廖寨多少次,他自己已记不清了。村里修路、挖塘、抗旱、整土地、开荒山、植树……每次都少不了他。今年3月上旬,局领导又带领他和60多个同事,到廖寨种下了6000多棵湿地松。用刘健的话说,来廖寨和到老毛家,比回老家的次数要多得多。
    三年来,老毛和小刘这对“忘年交”已经成了老朋友。但忆起第一次见面,老毛有点不好意思:那是三年前4月的一天,当刘健拿着惠农政策的宣传资料上门时,老毛正在和妻子闹别扭。孩子马上要上大学,开支会大大增加,而家里收入全靠30亩水田,大部分都是小旱田,产量低,收成不好,妻子想让刚年过四十的老毛出去打工,老毛想着家里的田妻子一个人种不来,不同意。小刘耐心细致做老毛的思想工作,老毛夫妇俩终于和好了。
    刘健和工作队的领导了解到,廖寨村2300亩水田就有1200亩是低产和小旱田。老毛家以前只有6亩水田,7年前又流转了24亩水田,不过大部分都是低产小旱田,也不便机械化操作,每年人累得半死,还攒不到钱。
    老毛说,市交通运输局到村驻点的工作队来后,马上着手帮村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通过与发改委、财政部门多次协商,2012年农田开发项目终于落地开工了。在8组和9组之间,记者看到大片的农田已经平整到位,4口总蓄水量超过六万方的堰塘和4个抽水泵站也已修建到位。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改造低产田近600亩,新增水田面积100余亩,惠及到村里4个组100多户村民,4月中旬即可完工。老毛家的大部分水田就在改造项目之中,他家是受益户,他已经备好良种等待4月完工后下种。
    老毛把刘健带到他家房后,感慨道:“我住在这几十年,就没见这堰塘蓄过多少水,你来了三年就大变样了!”老毛家后面原来就是一口堰塘,但长年失修,近些年已不能蓄水。经过改造翻修硬化,堰塘的容水量超过2万方。老毛感叹,以后再也不用几户人家都拿出几百米的管子连接在一起去河里抽水了。
    看完堰塘,刘健向老毛介绍了家庭农场发展的新构想,两个人像是亲兄弟一样,聊个没完……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最新评论

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团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