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同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要求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土地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种植的有效途径,加速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我市土地流转进展如何?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探访。 意义 土地流转 促进城乡一体化
中央历来都很重视农村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结合农田基本建设,鼓励农民采取互利互换方式,解决承包地块细碎化问题。” 田块碎小、位置分散、效益较低,是随州这个丘陵地区农村“责任田”的主要特点,要提高规模种植、集约经营水平,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快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意义十分重大,能够治理抛荒,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解决谁来种田的问题,确保粮食安全;能够进一步激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还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土地流转,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助推了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近几年,我市农村土地流转量加大,农民进城工作和置业加快,也加速了随州和广水、随县几座城市房地产业发展。 困难 流出户惜地 流入户“四难”
据调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不快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少数农户惜地意识过强不愿流转,土地流入户缺少政策和资金支持。 首先,来自土地流出户方面的。一是年龄较大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出现新的“地主”,而自已沦为“穷人”。随县新街镇凤凰寨村七旬老人李大爷说:“我祖祖辈辈种地惯了,我不种地做什么。”他既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又怕失去了种地生存的方式。二是中年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后,拿钱买米不靠谱;还担心如果打工不成回家种地,签了合同流转的田短期内要不回,吃饭没保障。三是部分人不重视种田,但觉得责任田在自己手上还能享受一些惠农补贴资金。 其次,来自土地流入户方面的。 一是融资难。随州新惠农业合作社的总经理王四,流转承包了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双河、九里岗3个村的1100亩土地,每亩年租金500斤稻谷(目前保护价折合为650元),他每年都先垫付租金60多万元,再购买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雇人种田等,需要大量资金。王四说:“到银行申请贷款,人家一听说是农业种植,就免谈了。缺少更新设备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难以提高生产效益。” 二是政策扶持难。租种的土地碎小分散,但由于没有土地整理规划,没有机耕道,很难实施机械化和规模化。3月14日,记者在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看到,周围农田综合开发项目,配套建成了路、渠、管、涵,但王四租种的400多亩田却没有建设,阴雨时上游田的水流下来,严重渍水形成内涝。 三是用地难。租种户没有粮食农资仓储、稻场、烘干场、停车场、办公室,增收风险大。随县安居镇爱国粮合作社,目前租种流转的土地1672亩,涉及到5个村8个组,有农机22台,因无场地存放,所以分散放到农户家里;集中收割时稻场、仓储问题更大,遇到雨天抢收很困难。所幸的是,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该合作社的困难,副市长冯茂东现场办公,目前有关部门对其设施用地已做好规划。该社总经理肖保新说配套设施今年有望建成。 四是流转规范难。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好是成片成方的耕地,租期较长。但湖北金银丰公司在随县万福店租种的流转土地租期仅为5年,影响规划投资,也影响种植规模和效益。市农经局局长王万涛认为,土地流转期限应该在15年左右,到二轮土地延包期2028年为好,以便租种户科学规划和投入。目前市农业局及农经局,正在推广土地流转合同规范文本,规范流转行为。 现状 流转30.3万亩 占比13.8%
2005年,随州农村土地二次延包工作结束,田地确权到户。但农民走出农村,进城务工,致使农村土地出现撂荒。同时,一些种田能手,希望有更多的田地耕种,便从撂荒的农民手中租过土地来种植。伴随种田能手增多,田地需求量增大,土地流转在随州兴起。 近几年,我市土地承包权的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截至去年,全市共流转土地30.3万亩,占全市耕种面积13.8%,比全国11%的平均水平高,但比沿海地区低。同时,土地流转的主体也逐渐多样,由种田能手发展到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流转加快,租金不一。在随县万福店,湖北金银丰公司接收流转的土地5000亩,租种农民责任田5年,每亩年租金500元(或360斤稻谷),计划5年流转土地10万亩,实行规模种植。广水吴店东湾村引进种粮大户周谦新实施季节性流转,租种土地2600多亩。随州新惠农业合作社,在万店黄家畈村租种流转的土地1100亩,每亩年租金500斤稻谷。加上各种惠农补贴,流转土地的农户每亩年收入600-1000元不等。 流转的土地,作物增产增收。随县安居镇爱国粮合作社总经理肖保新说:“规模化种植后,每亩要增收20%。同时,农民少了责任田的牵挂,外出务工,一年要比种田多收入二三万元。”曾都区万店镇希望田野合作社一期租种土地500多亩种植大棚蔬菜,3月中旬,反季西红柿、辣椒、茄子,采收销售现场一派火热,基地负责人张英说:“亩均年收入3万元,利润在1万元左右。” 多数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的好处。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王正琴一家4亩地全部出租给种田大户王四。她说自己再也不用担心田里的事,她和丈夫当经纪人,收入很稳定。 市农经局局长王万涛说:未来3-5年,将是大规模土地流转的机遇期,广袤的土地将吸引更多的资本下田,推动土地流转和规范经营。通过努力,十二五末力争全市土地流转60万亩以上。 措施 系列利好政策 助推土地流转
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土地流转。随州市人民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 《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有关部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项目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耕地流转。 记者走访了6个乡镇的16个村发现,村委会对土地流转很支持,当起了义务宣传员。随州新惠农业合作社的总经理王四,在曾都区万店镇黄家畈村流转土地时,村委会一班人帮助做群众思想工作。“流转600多亩田地,村委会主任余大兵陪着我跑了一个多月。”王四说。村民王正琴说:村委会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为我们算经济账,我们自然也愿意。 全市形成的一些土地流转示范点带动了老百姓流转。市农业局在随县万福店农场凤凰村和环潭镇玉皇阁村办起了土地流转示范点,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种子采购、技术操作、机耕机整、病虫防治、订单销售,实行规模种植。当地百姓还可到“农场”打工,每日80-100元工资收入,带动了老百姓土地流转积极性。目前,凤凰村流转土地5200多亩,玉皇阁村流转1100多亩。 据了解,目前市农经局依托乡镇财经所,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正在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帮助评估土地;还成立了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调解土地纠纷。这样为土地流转建立起了防护网,保护双边利益。 4月3日,副市长冯茂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土地流转将从根本上解决谁种田的问题、农田效益不高的问题、粮食安全等系列问题。当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随州这个农业大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佳捷径,也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市政府将全力推动土地流转。” 据市农业局局长王炎林介绍,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各地政府每年将安排农村土地流转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对经营连片500亩以上的业主,财政、农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安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基建类和财政专项补助项目将予以倾斜;金融部门将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加大贷款支持,农业部门将作好农业技术、土地流转等专项服务。 前景 土地流转 方兴未艾前途好 “粮足则天下安”,随州作为全国产粮大市、全国商品粮基地,保证粮食产量稳定至关重要。 我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数十万人到各地务工,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并且主要是中老年人,农村存在大量闲置耕地。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大背景下,随州土地流转潮流方兴未艾,种田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下乡下田,实行土地流转。目前,全市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近1000家,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 尝到了土地流转甜头的农民,也带动了新的土地流转潮。3月下旬,曾都区万店镇先觉庙村一组、三组谌家寨等几个自然湾的123户农民,与丰谷合作社签订了510亩的土地流转租赁合同,2个组流转土地超过总量60%。随县环潭镇二浪山村农民叶全红,接受本村和邻村流转的土地170多亩,清明前正在抢种甜玉米。 采访中记者发现,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效益的合作社,都在继续加大接收流转的土地。随县安居镇爱国粮合作社总经理肖保新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方便机械化耕作。随州新惠农业合作社的总经理王四说,当前春耕,不少农民要求转出土地,他们正在筹措资金,以便及时满足农民的要求。 土地流转,必将加速随州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