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聚合大气场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聚力打造精品景区记略
特约记者 钟克波 通讯员 贺晓利 市委市政府将“新春基层第一会”会场搬到大洪山,大洪山发展中的13大难题迎刃而解;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再次派出规划专家聚集大洪山搞好区域规划;全市“三万”活动现场推进会在大洪山举行;核心景区基础建设如火如荼,长岗镇旅游名镇创建奋蹄扬鞭…… 2013年春,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处处聚合着激情澎湃的能量,彰显着蓬勃发展的大气场。 历经严寒,大洪山正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向上聚力 各级聚焦大洪山 2009年,国家级风景区大洪山“走”出深山,开始涅?。 这一年,大洪山引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佛教名山、养生天堂”的战略定位呼之欲出,大洪山焕发新的活力。 强筋壮骨,从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做起。3年来,景区项目建设层层推进,省市两级政府、各级部门协同发力,大洪山腰板硬朗起来。 “楚北天空第一峰,汉东地阔无双院。”不再只是传说。恢复大洪山宋时期佛教地位,把大洪山打造成湖北的“佛教首山”,大洪山慈恩寺重建工程拉开了景区跨越发展的序幕。 资金短缺,景区边上项目边筹资。短短13个月,总投资达1.2亿元的全国单体高度最高的金顶竣工。在此期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深圳弘法寺的援助资金大量涌入,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款相助。几年来,景区内循环路、门景区、旅游名镇创建等项目从国家、省、市发改委等部门争取到近3亿元项目资金。 为解决体制障碍,促进大洪山资源整合,省发展战略规划办数次进驻大洪山进行专题调研,中科院、清华大学、省社科院、省市旅游局相关专家、教授也频频造访,为大洪山的发展“把脉”。 今年正月未过,市委市政府“新春基层第一会”在宝珠峰顶召开,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不断充实。 向外借力 群英荟萃大洪山 大合力推动大发展。为给力“佛教名山”建设,大洪山聘请了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担任慈恩寺主持。几年来,在印顺大和尚的影响下,数十位中国佛教界的大德高僧、诸山长老踏步大洪山,遍寻因果,指导寺院建设。在此期间,大洪山属中国佛教曹洞宗派祖庭的地位正式确立。 大洪山慈恩寺建筑,经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教授担纲设计。一项传世杰作,不可复制精品工程开始诞生,与大洪山深厚的文化积淀交相辉映。 美轮美奂的大洪山金顶宣传片,在央视连续滚动播出数月;神秘曹洞宗文化,迎来了香港凤凰卫视的专题采访;从宝珠峰金顶到白龙池,再到千年银杏……灵秀湖北栏目组辗转大洪山的山山水水。大洪山的发展引起各级媒体的关注,景区美誉度和影响力空前提高。 今年1月,大洪山与鄂旅投公司再次签订深化合作协议。2月中旬,该公司总经理刘俊刚调研大洪山表示,将在年内投入5亿元推动景区建设。公司还派出精兵强将充实到景区建设的各个领域。
为支持景区建设,市委、市政府视大洪山为随州的“特区”。在大洪山的要求下,市发改、建设、规划、宣传等部门的专业人才进驻大洪山。 内部发力干群情洒大洪山 自我加压,敢于超越。大洪山还由内部发力,把两万干群拧成一股绳。 “目标任务逼压力、时间倒排逼进度、平时考核逼落实、考核追究逼争先”的目标考核倒逼机制,是景区近年来落实工作目标的一项有效探索。 景区将每项工作、每个项目均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倒排工期,目标分解到季,进度安排到月,措施细化到周,任务安排到天,形成“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效倒逼机制。 倒逼机制,逼出了潜能,逼出了干劲,逼出了信心。景区干部人人心中有目标,个个身上有担子。湖北电视随州发射塔搬迁工程,须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台批准。为跑批复,负责此项工程的人员数上北京,终于拿回批复,同时还争取到省主要领导的支持,获得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2012年,慈恩寺工程实现了五大建筑主体当年开工,当年封顶的新纪录;为实施“大景区”建设,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景区的农家乐合作社、有机稻种植合作社、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十大合作社办得风生水起。 实行“月督办制”、实施“治庸问责”、开展“四评两查”,通过深入抓干部作风转变,大洪山聚合力越来越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事文化被充分发扬,每一名干部都成为景区跨越发展的动力“加速器”。 在大洪山,一道道强劲的正能量,正营造出一个强大的发展气场。大洪山的崛起,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