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顺利升空对中国的载人航天以及航天产业意味着什么?未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将走向何方?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为民表示,“神十”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飞船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已经建成,未来中国航天将进入空间站时代。 航天科技集团神舟十号飞船总设计师张柏楠解释,要建设空间站,交会对接是必须跨越的技术门槛,只有两个航天器对接成功,航天员和货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间站之间自由往返。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即是验证这一技术的关键。接下来空间站的建设还将有更多的技术需要突破。 包为民透露,我国天宫二号已在研制中。估计在“十三五”会安排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中国项目主管、高级分析师顾克冈则分析称,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将继续稳步迈向小型空间站的建设,并在大约10年内完成。 上海学者邢理建认为,去年“神九”发射成功后,国人已提前知晓“神十”将在今年6月中旬择机发射的官方预告。时隔一年再次发射“神十”,时间节点的掌控与去年预告完全吻合——这一细节足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的进步十分稳健、从容。 中国航天稳扎稳打的作风得到了数据有力的支持,根据公开信息,2012年,全球共进行78次太空发射活动,其中俄罗斯29次,中国19次,美国13次,连续两年超过美国,在世界航天发射排行榜上稳居亚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19次发射全部成功,100%的成功率好于以量取胜的俄罗斯。 邢理建认为,今年将注定成为我国航天技术集中发力并收获新一轮技术成果的丰收之年。2013年内,中国航天计划实施16次发射,将20枚航天器送入太空。今年下半年,我国还将实施“嫦娥三号”发射和落月飞行,对月球土壤、月球环境实地巡视勘查和勘测,并突破和验证一批新的航天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将向哪里走?张柏楠认为,中国航天正在逐渐从一个以实验为主的产业向为民众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产业转变。目前北斗卫星经过2代,已宣布建成了第一个实用性、覆盖全国范围的导航系统,既为民众提供服务,也带动了导航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