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去年神九返回之后,天宫在无人状态下密闭飞行了近一年,但检查显示,宫里的空气质量仍良好,各种平台工作状况正常、湿度温度满足载人环境的要求。 13日晚上十点,神十航天员结束工作开始休息,度过在“宫中”的第一夜。与神九一样,3名航天员不能都呆在天宫一号里睡觉,需要有1名航天员到飞船去“值夜班”,以免发生问题可及时处理。 所不同的是,神十任务中,航天员们可以边睡觉边值夜班。为什么呢?原来地面科技人员加强了对天宫一号的监控监视,必要时可唤醒值班航天员,这样一来,他们就有多休息的时间,以保持更高的工作效率。 神十和天宫组合体正以每秒7.8公里的速度,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约每90分钟就绕地球转一圈,这意味着每过45分钟,就有一次白天与黑夜的转换,当我们在地面度过一昼夜,航天员已看了16次日出日落。 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组合体中,按北京时间作息,而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约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 因为此次是中国载人航天第一次应用性飞行,所以航天员会做很多新鲜的实验,实验设备都已挂在了舱壁上,每个袋子都包裹专门一项实验器具,这些实验工作占到他们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 为让航天员们更好地休息,“寝室”被安排在天宫前部,用帘子与外面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睡袋就固定在光线较暗、噪音较小的舱壁上。 不要看到里面竖着的睡袋而感到奇怪,在太空航天员可以“站着”睡,因为微重力环境下,也就无所谓站着还是躺着睡了。但如果航天员钻进睡袋就睡,醒来就可能飘到其他地方了。因此睡觉前,他们要先把睡袋固定住,把睡袋的头和脚固定在睡眠区内。 因为每天有16次太阳的东升西落,航天员在太空中久了,“生物钟”就会被打乱,容易在飞行中失眠。睡觉时,他们手上戴着一个腕表,主要检测航天员的睡眠、清醒生物周期,睡得香不香,就由这块表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