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随州网 首页 文化 随州史话 方言 查看内容

《随州方言大观》第五章 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

2013-6-15 00:00| 原作者: 惟我独俊| 查看: 108475| 评论: 1|发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随州方言大观》第五章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 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上) 转自 竞天的博客   俚语俗谚是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所得、具有一定说理作用、且容易记忆和流传的通俗固定句式。“冬寒晴,春寒雨”,这是人们 ...

俚语俗谚的理性意蕴(上)——转自竞天的博客
  俚语俗谚是人们日常生活体验所得、具有一定说理作用、且容易记忆和流传的通俗固定句式。“冬寒晴,春寒雨”,这是人们年复一年的观察、体验所总结出来的天气变化规律。有了这种知识,人们就能把握天气变化,恰当安排各种活动。“只有瓜连籽,没有籽连瓜”,这是对父母子女关系的一种形象比譬,指的是,世上只有父母对儿女牵肠挂肚,而子女巴不得早早脱壳离巢远飞。具有原创意义的文化远比任何提纯的精品雅品的韵味足、质感强。就如同嚼甘蔗,那种清甜爽口的蔗汁是任何高级糖水所不能代替的。然而俚语俗谚、还有野史、山歌、童谣、笑话以及口头文学,历来是不被正史和主流文化所重视的。但就是有了这一最鲜活的贴近生活之源的世俗文化,才真正反映出了人们的自然生活风貌。它不管被重视的程度如何,总以其无所顾忌的自由形式和原创冲动力,在整个文化世界里横冲直撞,使人间生活增添了无限色彩和乐趣,也让人真正地感觉到“作人”是多么的幸福和美好。语言的民族精神在这里反映得最充分。

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
  俚语俗谚的历史传承性很强。我们研究发现,而今最流行、最活跃的俚语俗谚,也是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俚语俗谚。这种俚语俗谚大多取材于动物的性能,所谓“畜牲通人性”,这是一句很有经验的老说法。我们随便就能举出一大溜俗语来证实这一点。譬如狗,它是最早被人驯化,也是最忠实于主人的动物。在农村它为主人看门守场,在城里它为主人解闷逗乐。狗是很可爱的。在随州人的口语中体现得最亲切的一句话,就是称自己的心肝宝贝为“狗狗儿”。农村很多小孩的名字也叫狗儿。就如姜昆在春晚相声中讲的,“三十年前把儿子叫狗狗,三十年后把狗狗叫儿子”。可见狗与人的亲热程度越来越紧密。然而关于狗的俚语俗谚却大多是贬义的。“狗改不了吃屎”,这是狗的天性,人们往往拿它来喻人,意思是提醒你要看清某人的思想本质,千万不要因他一时一事的善举,而蒙昏了你的眼睛。“狗鼻子闻到屎香”,那是形容坏人嗅到了他所需要的坏信息。“饿狗子记得千年的一爬屎”,无非是戏骂那些无多大能耐的人,总惦记和炫耀着某一件可拿来吹牛的往事。“狗子憩米汤——没遍数”,指责的是那些一次又一次想从同一地方捞取好处的人。“狗子眼睛——认人”,这是辱骂那些更下作的阿谀奉承者。“狗屎不臭挑起来臭”,这是一句极通俗的训人话。人生在世,难免不做错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就慢慢地淡忘了。而有人硬是不识好歹,经常在不适当的场合又自己点出来,甚至还带点鼓吹和欣赏的意味,那他就犯了生活上的大忌,人们很快就会想起他的丑闻来,并报以轻蔑的一笑。这样的人是不堪教育的,你“像嘱咐狗子过年一样”嘱咐他,可他转身就忘了。所以“狗肉上不了席,臭泥巴糊不上墙”,对这类狗性十足的人,除了鄙弃他,再无其它好办法对待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往往喜欢把狗和羊扯到一起作比较。“狗扯羊嗍”是指两种吃法,狗肉不能煮得太烂,要扯着吃才有味;羊肉则要狠炖,一嗍肉就从骨头上掉下来。若拿来喻事,就与“牛裃里扯到马裃里”意思差不多,有时又与“张冠李戴”的意思相接近。“挎羊头卖狗肉”,是在揭穿一种丑恶的假像。这狗肉现在是走俏了,远比羊肉贵得多。但在过去却是十足的贱货,它是不能上席待客的,就连烹煮它,也只能在野外临时打个土灶煮,决不允许进重屋上灶台(狗子好咬灶王爷,随州人认为灶王爷是火神重黎)。“羊肉服的胡萝卜,狗子服的玛瑙骨(石头)”,这叫一物降一物,是自然现象,也是普遍规律。仔细琢磨这一溜俚语俗谚,我们获得的都是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这就是俚语俗谚的积极意义。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毛狗学妖精”。这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择友的一种经验,还是识人辨物的一种技巧。古人教导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要知其人,先观其友”。这两种说法,除了有文野之分,道理完全一样。
  “过河的驴娃白肚囊”,是那种刚走上好运,就阔得认不得朋友的人。这样的人断然好不了几天的,一路风尘过后,做苦力的小驴娃的白肚囊,又会变得脏稀稀的令人作呕,说不定还被主人的鞭子抽得满身一道道白印呢!
  “让他吃点苦好,要不他就不晓得锅娃是铁打的。”这也是一种教育方法。人是需要磨炼的,总在糖罐里泡着,连麦子韭菜都分不清,那将来还有什么用?以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行话说,就是要把年轻人放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人们口中也还流传着“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的观点,这也是教育人要能吃大苦耐大劳。但这是一种封建士大夫教育思想,较之前者,它就透出了一种腐朽气。
  “锣就锣打,鼓就鼓敲”。处理事情不能头发胡子一把抓,最应克服“株连无辜”的错误作法。乡下那些有威望的老人,他们的公正全在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那些不会处事的,总是“黄鳝泥鳅扯一般长”、“王八三十鳖三十”、“是的三斧头,不是的斧头三”……他们往往以一种“推下扇磨”的笨拙面目出现,令别人瞧不起,也使自己混得“木匠掉了家零——丢凿”。
  “说大话,卖皮钱”,“嘴是两张皮,说话不费力”,这是对说话不负责任的人的一种批评。它唤醒人们要注意个人自尊,红口白牙,不能说话“泡轻无四两”。与人交谈,吹不行,干巴巴也不行。大话谁都会说,把死人说活,把水说得点得燃灯,可谁能相信?恰如其分又不是件容易事,分寸感总让人可望而不可及。随州人最讨厌“戳尖佬”、“嚼是非”的人,他们往往把许多好事情搅得一塌糊涂。然而一旦被人查觉,那些人的日子也不好过。遇到脾气燥的有可能被“铲嘴巴”;遇到有修养的人也得挨点日噘受点教训:“猪子的嘴扎得住,人的嘴扎得住?”“牛的嘴可以戴兜口,人的嘴兜得住?”意思很明确,要求各人把自己的嘴巴放紧点,不要没得“收管儿”,只图一时嘴上快活。这样一点拨,受损的人也懂得了“说话看对象”之理;损人的人也听出了弦外之音,以后便变得谨慎了。也有人一辈子就是不记性,铲多少次嘴巴还是教不奇(kòu),这部分人是随州人的祸害。随州人说某人“精怪”得很,也是指又聪明又能干的人。这又证明随州文化主要属于南方文化,又奇又怪的人总是以一种独特的方法和创新精神来处理各种事物,而且处理得又快又好。他们在场,总令周围一圈人投来羡慕的眼光,但他们却并不因此而骄傲自满。这部分人是随州人的精英。
重点方言词语:羊肉服的胡萝卜,狗子服的玛瑙骨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毛狗学妖精
       锣就锣打,鼓就鼓敲


1234下一页

路过

鸡蛋

雷人

握手

鲜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小楫轻舟 2020-1-4 16:00
这文章好!我收藏了!有一句话好,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毛狗学妖精,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莲的高洁,松的坚韧,白杨的坚强,梧桐的坚定。进取则身心神怡,其乐融融,人不可同日而语矣

查看全部评论(1)

讲述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四)
城东旧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历经一年多汉口孤儿院的艰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时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三)
第三章 母子汉口逃难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现实,及乡邻们各种共产党革命传闻,给寄居外婆家的母亲一...
百姓家史——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二)
开篇以〖淅河铁桥上空的枪声〗为题.以两个中国现代史上的节点为引,写【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专栏
个人专栏建设中…
随网文化频道近期将推出个人专栏,欢迎推荐或自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