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清 通讯员 陈 文 岁末寒冬,随县安居镇万亩蔬菜基地内,一辆辆挂着各地牌照的货车停在基地路边,菜农和商贩们有说有笑地把刚摘下来的鲜菜往车上搬运。有了农村经纪人,这里的大多数农户不用出村,“蹲”在地头就可以轻松卖掉蔬菜等各类产品。 培养农村经纪人、实施商标战略、营造诚信经营环境……随县工商等部门多管齐下,让农产品不再“卖难”。 地头变市场,经纪人来牵线 两年前,安居镇的菜农还都是靠人拉车运到市场卖蔬菜,不仅费时费力,收购标准问题也让他们伤透脑筋——一车鲜菜因大小、价格等问题被客户挑来拣去,最后剩下几筐是常有的事;而客户们也常因收不到货无功而返。 为此,随县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加大了对农村经纪人的扶持力度,先后举办了5期培训班,培训农村骨干经纪人206人,使农村经纪人熟练掌握了专业的经纪知识。针对少部分集霸、菜霸等影响经纪人发展的情况,工商执法人员深入田间、农户调查取证,对2名不定期垄断当地农产品经纪行业的市霸进行了处罚,净化了经纪人成长环境。 “有工商部门大力支持,我们这些农村经纪人越干越好,客户也都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收购。”安居镇王家沙湾村农村经纪人贺新富说。如今,在安居镇,过去靠人拉车运到市场交易的场景已成为历史,田间地头成了交易市场。 一手牵市场,一手牵农户,随县4800多名农村经纪人利用专业知识和营销网络,传播信息,衔接产销,助农增收。 地头插招牌,产品成“香饽饽” 农产品不但要卖掉,而且还要卖个好价钱,这是广大农民的心声。 随县各类农产品丰富,该县工商部门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特色农产品申请注册商标,发挥品牌效应,先后为40家合作社注册了安居沙湾、随新源、汉东癑、草店花菇等120件商标,加快了对蔬菜等农产品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进程。 该县还对全县特色农产品进行了全面梳理,梳理出三里岗香菇、殷店大米、延益鱼、小林花生等30余种特色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在田间地头打出绿色无污染种植基地的招牌,这种特别的宣传方式给前来收购的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现代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无声吆喝”。 “延益鱼”游进了大超市,三里岗香菇漂洋过海……随县一大批特色农产品,成了市场上抢手的“香饽饽”。 念好“四字经”,产品俏销四方 每名基层工商所长联系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随县工商部门在开展“我为市场主体办实事”活动中,和农民广交朋友,引导农民转变经营观念,调整经营结构。 对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实施重点帮扶,使他们明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科学种植、诚信经营、能种会卖的真正内涵;抓住客户上门选购的机会,念好“听、诚、商、约”地头“四字经”:听,即认真听取客户建议;诚,即交易中做到诚实守信;商,即根据行情,和客户共商种植品种;约,即预约签订合同。 正是这种独具特色的“四字经”,让许多新客户变成了老朋友,也使得随县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家门、俏销四方。2012年,该县深加工农副产品产值5.8亿元,年经纪交易总量突破15亿元,带动12.3万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